第一次見到宜德思的作品,是在多年前剛到高雄市立美術館任職的時候。説來慚愧,作為一個藝術史研究者,當時的我並不熟悉台灣原住民族藝術。但是當我走進南島藝術駐館創作(註1)發表展場,宜德思的畫作〈Hongi〉在第一時間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感受到畫面中有一種氣息在交流,美麗的、安靜的,卻又充滿喜悅與無比活力。宜德思的作品徹底顛覆了我對南島當代藝術的想像,那份衝擊與感動,在我心中住了下來,佔據了一個位置。
這些年,宜德思不斷創作,也持續發表在國內外畫廊、美術館展覽。她畫中的氛圍一貫地優雅、純淨,加之以許多生命路途中的相遇與察覺,更顯豐富。
宜德思.盧信 Idas Losin 〈 Tatara 〉2018 油彩畫布 180×135cm
作為一個藝術家及原住民
宜德思.盧信(ldas Losin),她的名字 ldas 來自母親太魯閣族族語「月亮」之意,Losin 是泰雅族父親的名字。宜德思從小便隨著外祖父母在花蓮的紅葉部落長大,直到國中畢業才北上。原本以為會與許多到都市謀生的原住民族一樣從事勞動工作,卻在一個美好的緣份中受到鼓勵,自修考上了復興商工美工科。一個在入學考水墨時才第一次接觸水墨的女孩,憑著她與生俱來的天份與努力,開始了藝術的奇幻之旅。從認識媒材到磨練技法,學院的訓練是基本功的養成與嫻熟。宜德斯説當時她就是一直不斷地畫,這一點從她對於人物畫精準的掌握,足可印證。其後進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除了創作功力的磨練,更多的是去思索自己的藝術是什麼?該表達什麼?又該如何表達?
學院的藝術教育,完備了她的創作技巧,而原住民族的身份,則為她的藝術帶來了根植於古老傳統文化的深度。宜德思多年來一直隨身帶著一張四代同堂的老照片,相片中有她的母親、外婆、外曾祖母和她自己。外曾祖母的臉上有著文面的圖騰,那是泛泰雅族的傳統文化,女性要學會織布才能夠擁有文面資格。宜德思一直想要文面,也一直關懷著台灣原住民族的境況,年少時參加過正名遊行、原鄉採集與紀錄片拍攝等活動。然而最後她終於明白,自己的藝術正是傳遞文化最適合的介質。於是那流淌在血液裡,望向祖靈之眼的靈魂,帶領她去發掘台灣原住民族的美。即便沒穿著族服過生活,沒有學會織布,也沒能文面。泰雅族的紅,太魯閣族的白,烏來的黑夜,蘭嶼的湛藍海洋,古老的編織、打獵、圖騰、紋身都存在她的藝術中,以獨屬於宜德思的方式持續著。
宜德思.盧信 Idas Losin 〈 黑月系列:瀑布 〉 2019 油彩畫布 180×130 cm
「傳統」對於藝術家來説,常常是汲取靈感的寶庫,也同時可能是枷鎖。19世紀末到現在,藝術的範疇強調「創意」,便是對於傳統藝術的反動。然而,隨著時代演進,全球化帶出了地方文化的重要性,因為在這個同質性超高的世界,沒有了自己的樣子,便無法讓人認得你。我們開始看到新一代水墨,從中國古老的傳統中摸索出屬於這個年代的樣子。同樣的,從傳統中萃取出「當代」的精神與表現,也是這個時代原住民族身份的藝術家必須面對的課題。
宜德斯在很久以前便開始思考「我是誰」這個問題,她曾説過「我們其實可以慢慢把那些抬頭抽掉了······台灣人可以慢慢回到最純粹的觀賞藝術這個區塊,而不是因為他是什麼族群、什麼身份。」身為一個藝術家,原住民族的血就流在身體裡,自然地就會表現出來,也許不用咆哮、不必吶喊,而是去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世界就會看到你是誰。因此,觀看宜德思的作品,我總是先看到藝術視覺上的美感,然後再深入到原住民族文化意義上的探討。即便是在處理如「封島」這樣批判性的議題,宜德思仍舊在第一眼給予我們藝術純粹的美麗,而那即是來自於她獨特而優雅的創作風格。
宜德思.盧信 Idas Losin 〈 Jimagaod 划不到的地方 〉2018 油彩畫布 100×150 cm
望向南島
宜德思創作初期,喜歡以人物與圖騰為主要表現內容。2012年與紐西蘭毛利藝術家喬治.努庫一起創作的歷程,開啟了她對「南島」的好奇。因為喬治總是説,來到台灣就像是來到了母親的土地,這讓宜德思萌生了想要多加了解南太平洋島嶼上這些「兄弟姊妹」的想法。因此,2013年起便開始了她為期一生的跳島創作計畫,足跡至今遍佈紐西蘭、大溪地、夏威夷、關島、復活節島等島嶼。
就如同高更在拜訪了大溪地之後,產生許多不同於以往的創作。透過長時間與當地原住民族交流,宜德思也從跳島的生命歷程中,獲取許多創作的養分。除了人物,情感擴大到了物件、神祇,甚至整個島嶼。〈划不到的地方〉這件以小蘭嶼為藍本的作品,表現出宜德思對於色彩運用上的成熟以及對於有形物質的抽象處理手法。相對於一向慣用的單色及圖騰創作基底,漸層的色彩同時呈現了豐富的變化與維持作品中原有的純淨美感。
宜德思.盧信 Idas Losin 〈 Payuan cinunan 〉2020 油彩畫布 135×100 cm
當我們仔細觀察大海,那深深淺淺的藍色,包含了隱藏在底下的地層變化、水的動靜、光的折射與風的作動。宜德思的作品似乎也有著同樣的特性,純淨而優雅的畫面,包含著藝術的創新、對於傳統文化的思索、對於當代社會的批判,以及對於生存的思考。站在她的作品前面,你可以只欣賞眼前的美麗,也可以再往裡面去看到隱藏的語言,而這或許就是世界上南島當代最優雅最獨特的詮釋。
註 (1) 高雄市立美術館自2006年開始,便啟動南島藝術家駐館交流計畫,
提供國內原住民族藝術家與其他南島藝術家交流、共同創作的機會。
|文章來源|
單位 | 藝術收藏+設計
備註 | 2021 JAN / p.83-p.85
圖版提供 |曜畫廊 Gallery de s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