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銘 〈 無華之境系列:無華之語 fig.2 〉 2023 手工紙抄造術
楊忠銘的心印之版
「卻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一如蘇軾〈徐熙杏花〉詩中所勾勒的影像,「落墨」構成了圖像、文字得以寓寄素箋的必然,也因此如何「不落墨」卻又得以讓森羅萬象躍然紙上,便成為了一項蘊含了技術創新與概念重構的藝術實踐,其中包含了對於傳統技巧、材料的熟稔與叛離,也蘊含了對於視覺藝術類型的再定義。從「不落墨」的實踐與努力來看「無華之境:楊忠銘個展」,或許觸動觀者的便不僅僅是那纖細、優雅的如夢幽影,更不僅僅是那妙手天工的創作技巧,亦絕非藝術家其潛沉精進的創作形影,而是藝術家對於「版畫」(版創藝術)其「本質」的思索與超越。
一直以來楊忠銘創作的核心思考之一,便是如何讓傳統產生當代的演繹。特別是「版畫」乃是一個深具悠久歷史的造型藝術,因緣際會間,2015年藝術家因為故宮的委託案,而得以近距離大量觀看故宮的典藏。在沉吟思索後,楊忠銘心裡浮現了挑戰明、清時期極盛,但隨之失傳的版畫「拱花」技法。所謂「拱花」指的是利用雕版凸出或凹陷的線條圖飾,以不著墨的壓印方式造成立體浮雕的效果,使畫面更具層次;以當代印刷名詞來說,就是「空壓浮凸」。「拱花」,此一以「不落墨」來作為版畫那不可見卻又凸顯了可見的表現技巧,若從更形而上的視角上看「拱花」或「不落墨」,可以說,其具有著幾許禪宗哲學的況味。「拱花」雖「不著相」,圖像卻藉以更加顯明深刻。從「不落墨」開始,藝術家通過技術與材料的創新實踐,重構了「版畫」的定義。
楊忠銘 〈 無華之境系列:無華之語 fig.2 〉 2023 手工紙抄造術
伴隨著源自「故宮」及「拱花」而來的緣分,讓楊忠銘結識了林業試驗所專精纖維研究、造紙與裱褙的徐健國博士。從此藝術家的「不落墨」版創由「拱花」朝向了「浮水印造紙法」。二人開始嘗試利用手工紙抄造的技術來創作。首度合作的成果雖然看到了一些火花與成果,但總覺得仍有未盡之處。2019年,徐博士主動提出再一起合作、辦一檔發表展的邀約,自此開啟了兩人將近5年,從造紙開始的實驗創作之旅。從如何能在素白的紙張上,不上一滴墨,純粹因為紙張的厚薄而產生濃淡變化,到能忠實呈現纖細的字體、翩然殘破的蝶翅,與徒留枝幹的玫瑰。
在此「版畫」過往既有的「版」、「墨」、「紙」全轉化成為抄紙纖維的濃淡,而「紙張」從單純的「載體」成為了「版畫」整體。藝術家在其實踐中解構了「版畫」的構成關係,從此「素箋濯花落,沄影自成相」,「不落墨」轉化為「不著相」(以版畫製版原理結合手抄紙工藝流程),藝術家從水中來回流動的紙漿纖維中,拾掇起流光掠影。或許是來回流動的水漿與掠影,讓藝術家更加得以感受那些喟嘆著似水流年的記憶之物,也因此楊忠銘對於林業實驗所所典藏全台最齊全的一套《本草圖譜》深感震撼。《本草圖譜》是日本草藥學家岩崎常正將2000種藥用植物加以描繪、記錄,於1828年編著而成的95冊巨著。該書不僅畫工精緻,也為了讓研究者更能準確辨識,有別於過往的單色凸版印刷,《本草圖譜》以當時最先進也最精巧的浮世繪多版木刻套印技術印製而成,其不僅投射了藥草學搖籃時期的成長,還可細細品味往昔版刻技術的轉變。
楊忠銘 〈 無華之境系列:無華圖譜 〉(內頁) 2023 手工紙抄造術
為了拾掇起《本草圖譜》那曾經的版畫與往昔的藥草記憶,楊忠銘將個人的感動與本次展覽創作的初心,以另一種形式將這些國家寶藏重新展陳於世人眼前,由是開展其「不落墨」的「無華之境」探索。精選再製的《本草圖譜》集冊,昔日溫室影像的再現,模仿標本製作陳設的蝴蝶與玫瑰花瓣⋯⋯,凝結的時間與驟逝的生命,均有意地框架在屬於實驗室方能生成的尺寸與製程。由是我們看到藝術與科學的結合,不僅在於技術的運用與視覺的呈現,而是如何能在抵達心目中的想像與挑戰間,彼此互相啟發與前進。
|文章來源|
單位 | 今藝術&投資
備註 | 2023 NOV / p.93
撰文 | 朱貽安
圖片 | 曜畫廊 Gallery de sol